有一天,孩子問我說:“爸爸,什么叫浪漫?”
這個我們在青年時代常掛在口中的名詞,因為很久沒有使用了,聽起來感覺十分陌生,一時之間竟無法回答,只好反問兒子:“你怎么會問起浪漫呢?”
原來,孩子剛學(xué)會一首流行歌,歌名是《一個愛上浪漫的人》,歌詞是這樣子的:
一個愛上浪漫的人
前生是對彩蝶的化身
喜歡花前月下的氣氛
流連忘返海邊的黃昏
一個愛上浪漫的人
今世有著善感的靈魂
睡前點亮床前的小燈
盼望祈禱夢想會成真
哦!這樣的你執(zhí)著一廂的情愿傷痕
哦!這樣的我空留自作的多情余恨
就讓我們擁抱彼此的天真
兩個人的寒冷靠在一起就是微溫
相約在那下著冬雪的早晨
兩個人的微溫靠在一起不怕寒冷
孩子雖然喜歡唱,卻搞不懂其中的意思,我對孩子說:“說真的,我也不懂呢!”
光是“一個愛上浪漫的人”這一句我就不懂,因為浪漫是一種本質(zhì),是自然表現(xiàn)出來的,而不是一種行為的表相,就像電視劇里常有的,冒雨在屋外站一夜,咬破手指寫血書,坐在沙灘上一支接一支地抽煙,那不一定是浪漫,有時反而顯得膚淺與無知罷了!
至于什么是“浪漫”呢?是不是就是一個“善感的靈魂”?我查了《辭海》,其中并沒有“浪漫”一詞,只有“浪漫主義”,是指十八九世紀(jì)時,為了反抗規(guī)矩嚴(yán)謹(jǐn)?shù)墓诺渲髁x、合理主義,許多文學(xué)藝術(shù)家主張不同方式的創(chuàng)作,不同的藝術(shù)態(tài)度,它有三個特征:
一、注重主觀、崇尚理想,打破一切形式,以豪放縱恣的個人情緒為貴。
二、好奇尚美,以平凡的日常生活不足以感動人心,所以取材中古,加以渲染。
三、反抗一切束縛個人自由的因襲道德及社會法度。
從這個觀點看,浪漫是一種主義,也是一般人所說的“羅曼蒂克”(Romanticism),它是綜合了性格、生活、思想、觀念與態(tài)度的,當(dāng)我們說到一個人很浪漫,不是說他做出許多空虛不可把捉的行為,而是他對生活有理想色彩、喜歡自由地表達,不受形式、道德、法度的拘限。
光是有一個“善感的靈魂”是不夠的,要有對生命的感性知見、堅持理想的勇氣、自尊自主的胸襟才行。
浪漫因此不是文學(xué)藝術(shù)家的專利,我認(rèn)為,凡是對人類文明有貢獻的、堅持理想百折不回的人,都可以說是浪漫的人。遠(yuǎn)的像釋迦牟尼佛、耶穌基督、老子、莊子、蘇格拉底都可以說是浪漫的,近的像甘地、孫中山、林肯,甚至史懷哲、愛因斯坦、德蕾莎修女、證嚴(yán)法師等等,都有著浪漫的胸懷。
那是一種不以現(xiàn)實、物質(zhì)、利益是尚的態(tài)度,而是有心靈的深刻內(nèi)涵,及長遠(yuǎn)的生命目標(biāo)的。
如果浪漫是喜歡花前月下、流連海邊黃昏、點亮床前小燈、祈禱夢想成真,那還不如不要浪漫,回家過踏實的生活就好了。
浪漫是心靈里更崇高的呼聲,是一種內(nèi)在優(yōu)雅品質(zhì)的點燃,是完美的夢之向往;是老鷹一樣強烈的個人主張;是獅子一樣有堅強的姿態(tài);是長頸鹿一樣看見更遠(yuǎn)方的道路;是天鵝一樣在獨處時有群體的懷抱,在群體中還有獨處的心;是白貂一樣,柔軟、溫暖,有靈醒的白。
“浪漫到底是什么呀?爸爸!”孩子看我陷入沉思,喚醒了我?!白詈唵蔚卣f,浪漫就是給自己留一點空間,給現(xiàn)在的生活留點空間,給未來的生命留點空間?!蔽艺f。
“那么,這首歌到底是在說什么呢?它說的是不是浪漫?”
我告訴孩子,我有寫歌詞的朋友,他們通常做的是填詞游戲,把同音韻的字從字典里抄出來,像“黃昏”“微溫”“化身”“氣氛”“小燈”“天真”“寒冷”“冬雪的早晨”等等,然后把字填滿,一首歌就完成了。有的人一天可以作七八首歌哩!只要他手里有一本字典。
“你只要喜歡聽就好了,不必在乎它是不是真的浪漫?!蔽艺f。
本文摘自《不看,是一種自在》林清玄,九州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