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意外得一葫蘆,大約它品相不好,又有明顯的裂痕,主人便一直任其掛在院子通風(fēng)窗的枯蔓上。可我并不知情,"要了拿去吧。"它便離開孕育它、滋養(yǎng)它,如今已了無一用的枯藤。
說真的,它的樣兒不錯,兩頭圓圓,細細腰身,可惜經(jīng)歷秋霜寒冬,已經(jīng)失去了原有的韻味,斑斑駁駁,局部烏黑,甚至還有皴裂。
我嘆了口氣,本來是一母同根,它與兄弟姐妹的命運卻迥異。據(jù)說,品相好的一直被保存在閣樓上。我用鑿刀細細地刮去表皮,又用砂紙打磨了一番,葫蘆周身便煥發(fā)出特別的光彩,甚至現(xiàn)出國畫的意境來。
一直想有個像樣些的葫蘆,可以烙畫上字及畫兒,裝點下家居,且有些吉祥的寄托。主人見我喜歡,又給了一個品相更好的,條件是也給他烙畫一個。于是,茶幾上便有了3個葫蘆娃兄弟。看著它們,就有了些突發(fā)奇想一一在我一筆一劃寫下這幾行文字時,它們是否會趁著夜深人靜,喜極而泣,互訴衷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