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我們所希望和贊美的勇敢不是體面地去死,而是勇敢的去生活。
——卡萊爾
生活苦嗎?
苦。
命運無情嗎?
無情。
那不如放棄吧。
在無數(shù)個瀕臨崩潰的夜晚,我曾有過這樣的念頭。
那時,在我的認知里,體面地去死就是一種值得贊美的勇敢。
既然活著不能活成自己想要的樣子,還要每天承受著各種難以想象的痛苦和壓力,不如勇敢地就此解脫自己,或許還能換來他人的贊美。
我以為這世上沒有比主動放棄生命更勇敢的事。
可看完電影《活著》以后,我才發(fā)現(xiàn):“體面地去死”不過是青春年少時,未曾經(jīng)歷風(fēng)雨時熱血少年的稚嫩抉擇。
人生一世,沒有誰的生活會一帆風(fēng)順,不圓滿才是生活的常態(tài)。命運會時不時地捉弄人,但也不過幾經(jīng)沉浮罷了,哪怕再悲慘,熬過去就會換來新生。
生容易,死容易,難得是經(jīng)歷所有的苦痛后,依舊能夠勇敢的去生活。
命運不會按照誰的設(shè)想前行,當我們以為度過了劫難,生活將要越來越好的時候,它或許會再給我們一記重擊。
面對它的無情和反復(fù),很多人拜倒在腳下,被它磨光了所有的耐心和堅持,臣服于它;
有的人就此沉淪,放棄了自我;
而有的人,卻讓生活從苦難中開出了花,活出了一個更真實的自我。
就像《活著》里的福貴一樣:他的一生沒有像自己的名字一般大福大貴,反而一波三折,一次又一次地?zé)o限接近死亡,一次又一次的看著至親至愛先他而去,可他卻沒有因此放棄生活。
法國作家羅曼?羅蘭說過:世界上只有一種英雄主義,那就是在看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熱愛它。
小人物福貴的一生不僅讓我們看到了那無聲的英雄主義,更讓我們明白:在這世上,活著比死更需要勇氣,真正的勇敢不是體面地去死,而是勇敢的去生活。
時代背景造就的一曲人生悲歌,成為了無法超越,耐人尋味的文學(xué)經(jīng)典
電影《活著》,是張藝謀導(dǎo)演改編自余華的同名小說《活著》,于1994年上映。
小說曾榮獲意大利格林扎納?卡佛文學(xué)獎最高獎項,包攬臺灣、香港、法西蘭國內(nèi)外多種文學(xué)獎。并入選《亞洲周刊》評選的“20世紀中文小說百年百強”,并于2018年入選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周年最有影響力的小說。
它主要講述了主人公福貴的一生。
前半生,他從高高在上的富家子弟,成為流落街頭的落魄少年,再到為家苦撐,向命運低頭的唯唯諾諾之人。
后半生,本以為改過自新,戒賭的他只想一家人在一起,過和和美美的平淡生活,卻不曾想命運的巨輪又一次次碾壓過來。
在那流水般的歲月里,他先后經(jīng)歷了喪母、喪子、喪女、喪妻、喪孫之痛。所有的親人都走在了他前面,徒留垂老的他和一頭老牛相依為伴。
如果說我們被家人冷落;被同事排擠;被領(lǐng)導(dǎo)誤會;被生活所累很苦。那我想即使再苦,也苦不過福貴一次又一次與死亡親密接觸。
我們抱怨命運不公,那他的命運又該用什么詞來形容呢?
乍一看,我們依舊會把這一切不幸歸咎于命運,可細品之下便會發(fā)現(xiàn):命運不過是推波助瀾罷了,福貴一生的悲劇離不開的,是時代。
01四十年代
四十年代,國共內(nèi)戰(zhàn)的第二階段,也就是解放戰(zhàn)爭時期。
龍二設(shè)計,讓好賭的福貴輸?shù)袅宋ㄒ坏募艺拇耍麖母吒咴谏系纳贍敚幌伦拥涑勺≡谄苼y小屋里的落魄人。
當家珍帶著兒子回到這個家徒四壁的地方時,為了養(yǎng)家糊口,福貴帶著一箱借來的皮影四處奔走,開始了他的說唱生涯。
本來靠著唱皮影賺來的錢,他可以維持一家的生計,過著不富裕但也不會挨凍受餓的平淡生活。
可時代不饒人。
國共內(nèi)戰(zhàn)解放前夕,國民黨軍隊的節(jié)節(jié)敗退,但依舊負隅頑抗。在垂死掙扎之際,他們到處抓壯丁,試圖挽回早已注定失敗的局面。
很不幸的,福貴和他的皮影班子成了被抓的一員。
在妻兒老小毫不知情的情況下,他們被迫入了軍隊。一聲招呼都沒有,他就消失在了老母親和妻兒面前。
突然斷掉的經(jīng)濟來源,讓本就只能勉強溫飽的家,一下子變得岌岌可危。原本就已病痛纏身的老母親因為無藥可治,在遺憾地離世,至死也沒能等回心心念念的兒子;
女兒也在一次連續(xù)的高燒中,再也無法言語;
妻子家珍為了養(yǎng)活孩子,做著風(fēng)里來雨里去的送水活計……
當國家解放,內(nèi)戰(zhàn)結(jié)束。他風(fēng)塵仆仆的趕回家時,看到的便是深夜送水的妻兒。
那一刻,妻子家珍回蕩在夜色里的一聲聲哭喊仿佛在訴說著時代帶給他們的痛苦。
但歲月不會因為誰凄苦就停下腳步。福貴只是在那場戰(zhàn)亂里眾多破滅家庭的代表,他是幸運的。至少苦難過后,他見到了自己的妻兒。更多的是因那場戰(zhàn)亂失去生命,再也無法團聚的人。
他們的苦,我們無從得知。
但時代不會停下腳步,生活也不會就此停歇。哪怕滿身傷痛,也只能往前走。
02五十年代
1949年,解放戰(zhàn)爭勝利,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第五次土地革命也隨之展開。
為了廢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實現(xiàn)農(nóng)民土地所有制,國家對地主階級堅決打壓批斗。
擁有那院房的龍二被扣上了地主的帽子,更因此被槍決,整整打了五槍。
在歸家后目睹這一切的福貴,嚇得尿了褲子,自此他不敢對國家下達的決定有一絲絲的質(zhì)疑。
國家要制鐵,他就乖乖的拿出家里所有的鐵器,包括吃飯用的家伙;
當兒子為了保護被欺負的姐姐,出頭教訓(xùn)其他孩子時,別人一句“搞破壞”,他就當著眾多人的面,狠狠地打了孩子;
在聽說區(qū)長要來,學(xué)校要求所有孩子去參加煉鋼時,他更是不甘落后,想要表現(xiàn)于人前……
在1958黨的八大二次會議通過了第二個五年計劃,制訂了一系列不切實際的任務(wù)和指標,全國掀起了“大躍進”的運動下,人們的思想也受到了極大的影響。
導(dǎo)致當時的“虛報風(fēng)、浮夸風(fēng)、共產(chǎn)風(fēng)”盛行,再加上龍二之死對福貴的影響,他也成了那個被時代同化的人。
故而,當有慶的同學(xué)叫他去學(xué)校煉鋼時,福貴叫醒了本不打算去學(xué)校的有慶,誰知這一去,竟是永別。
家珍說,倘若那天沒讓有慶去,倘若那天攔住他爹就好了……
可是人生沒有假如,即使那天攔住了福貴,也改變不了他受時代浪潮的影響而形成的思想。
時代與個人的命運總是息息相關(guān)的,有慶的死不是意外,而是在那樣的時代思想下,必然會產(chǎn)生的又一個悲劇的代表罷了。
03六十年代
兒子有慶走后,福貴一家一度崩潰,但還是挺了過來。他和妻子把所有的愛和希望都寄托在了啞女鳳霞身上。
幸運地是,鳳霞嫁了一個不錯的人家,一家人的日子眼看苦盡甘來了,卻又趕上了“十年文化大革命”。
為了防止資本主義復(fù)辟,毛澤東同志領(lǐng)導(dǎo)和發(fā)動了這場革命。革命以“文化領(lǐng)域”的批判為主,紅衛(wèi)兵組織蜂擁而上,到處揪斗領(lǐng)導(dǎo)和教師,許多優(yōu)秀的文化典籍被付之一炬,知識分子遭到批斗。
在那時,不論是多年來一直跟著黨走的鎮(zhèn)長;
還是始終支持革命的軍長;
甚至連醫(yī)院資深的大夫;
只要是年紀大一點,有一定文化的,都被扣上了“走資派”的帽子,批斗關(guān)押了起來。
文化被糟踐,時代前進的步伐就此束縛,人們自然陷入了更深的苦難。
鳳霞待到生產(chǎn)時,醫(yī)院只剩那些自稱大夫的年輕護士,那些久經(jīng)手術(shù),經(jīng)驗豐富的資深大夫都成了階下囚。
當鳳霞平安產(chǎn)下孩子,遭遇大出血時,那些年輕的護士比家屬更加手足無措。福貴和家珍只能眼睜睜看著鳳霞失血過多,死在自己面前。
你說這是命運弄人嗎?
不,這是時代在吃人。
如若沒有這場錯誤的“文化大革命”,所有的大夫沒有被關(guān)押,福貴一家的生活應(yīng)該是另一番模樣了。
影視源于生活,卻比生活更加美好。
電影在鳳霞離去后戛然而止,把一切停留在福貴和妻子外孫共同生活這一刻,給苦難的生活留有了一絲希望。
可真正的生活遠比劇情更加刺痛人心。它不會因為厄運頻頻降臨而喊停,哪怕心早已千瘡百孔,鮮血淋漓,生活依舊要繼續(xù)。
小結(jié)
一部《活著》,從40年代到60年代,它展現(xiàn)了不同時代背景下,一個小人物的家庭興衰。
表面上,我們看到的是一個普通人物的人生,本質(zhì)上卻表達著國家在成長前進道路上所遇到的挫折和困苦。以小人物反襯出國家當時艱難的處境和一路的辛酸曲折。
時代造就了一出人生悲劇,卻也讓我們看到了在人面對極端的死亡和厄運時可能產(chǎn)生的態(tài)度。
福貴一生悲慘,卻在漫無邊際的苦難里,堅強地活著。
在這世上最無與倫比的勇氣不是死,而是是活著。
活著就是對一切荒誕和現(xiàn)實最有力的反抗。
這世上,活著比死更需要勇氣,生存本身就是對荒誕最有力的反抗
01
柴靜說,死亡不可怕,可怕的是無意識,那才相當于死。
在這世上,活著比死更需要勇氣。
從小錦衣玉食的徐福貴,本是地主家的少爺。每天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愜意生活。
他從不需要考慮如何在這個復(fù)雜多變的世界里生存下去,也無法想象有人會為了溫飽在生死線上苦苦掙扎,更遑論生死。
他的前半生,唯一想著的一件事就是如何打發(fā)百無聊賴的生活。
順理成章地,在那個沒有太多娛樂方式的年代里,他把時間和精力交付給了賭博。
每天一到晚上,他便坐在了賭桌前。熟稔的搖骰子,淡定的開盤;
哪怕一晚上沒有贏過一局,他也只是熟練的翻開那本專屬于他的賬本,簽字畫押,繼續(xù)重來。
此時的他,無論臉上還是眼里,都沒有一絲一毫驚慌之意;
哪怕他輸了一晚上,回家迎來的就是老父親劈頭蓋臉的辱罵,他也習(xí)以為常;
即使懷有身孕的家珍一次又一次地勸他戒賭。他也總是在口上應(yīng)和著,然后在傍晚時分再次跨進賭場大門。
他以為人生會如此這般度過。沒有經(jīng)歷過世間沉浮的他從未想過,自己也會有跌落塵埃的一天。
在龍二和賭場老板的合伙設(shè)計下,他輸光了自己抵押的那院房;
家珍也在多次規(guī)勸無果后,帶著肚子里的孩子和女兒傷心地離開了;
老父親在處理完他的賭債,把房子交付龍二后,氣死在了家門口……
原本生活在天堂的他,一時間一無所有了。面對如此的巨變,他大可以一死了之,解脫自我。
可是他沒有。
原本回家都要專人背著接送的他,拉著一車行李,佝僂著昔日直挺挺的腰板,走向了另一個他從來不曾想過的天地。
在那個天地里:
沒有成群伺候他的傭人,有的只是時時從破屋縫里鉆進來的蟲蟻;
沒有錦衣綢緞,美酒佳肴,有的只是勉強飽腹的粗糧;
沒有坐吃山空的家產(chǎn),有的只是放下身段,丟掉面子換來的幾個銀錢;
……
他本是高高在上,安于享受的少爺,一下子跌落塵埃,成了人人都可以小瞧一眼的螻蟻。
面對如此境遇,他安然處之。
有人說,寒冬來臨的時候,最好的取暖方式是接受。面對變幻無常的命運,福貴沒有就此沉淪。他接受了命運給他的“饋贈”。這,便是最好的開始。
在現(xiàn)實生活中,多得是因為感情破裂,無法接受最終了結(jié)自我的人;
也多得是事業(yè)不順,就此沉淪拋棄一切的人;
更不乏歷經(jīng)打擊一蹶不振,認為人間不值得的人。
他們在命運的百般變幻下,選擇了屈服。要么整日渾渾噩噩,行尸走肉般活著;要么一死了之,選擇了逃避。
可是,在這個世界上,唯一不變的東西就是每天都在變。我們必須學(xué)會接受,逃避解決不了任何問題。
當命運的巨輪碾壓過來,要想在這個變化萬千的世界里活下去,必須像福貴一樣,拿出勇氣,直面痛苦,學(xué)會接受。
生活本就是七色板,會有成功與挫折,痛苦和喜悅,孤寂與溫馨,甜蜜或悲傷。
幸福與喜悅每個人都會高舉雙手迎接,但苦難和悲痛也不該避之不及。
魯迅先生說過:真的勇士,敢于直面淋漓的鮮血和慘淡的人生。
一個人只有拿出勇氣接受所有的不如意,先從自己的內(nèi)心開始奮斗,才能讓人生有更多新的可能,成為一個有價值的人!
02
阿爾貝?加繆在《西西弗神話》里說:生存本身就是對荒誕最有力的反抗。
原本我對這句話有些費解,可看完福貴的后半生,我便懂得了它的含義。
如果說他的前半生是為賭而活,那他的后半生就是為了活著而活著。
在一無所有戒賭之后,離家出走的妻子帶著兒子回來了。一家團圓,妻兒老小成了他此刻活著的全部意義。
為了賺錢養(yǎng)家,他放下曾經(jīng)高傲的身段,去找了那個讓自己一無所有的龍二;
為了讓她們生活的好一點,他背著借來的一箱皮影走街串巷,來回奔波;
在不幸被抓入軍營,回家無望時,他從凍死和倒下的士兵身上扒衣服……
即使已經(jīng)到了此等地步,他也依舊背著那箱皮影。不管去到哪里,哪怕在逃命時,也不愿意撒手棄掉。
在別人眼里,那不過是一箱破皮影。
在他眼里,那就是他活著的意義。
皮影在,他就能靠它養(yǎng)活妻兒。他不肯舍棄的從來都不是皮影,而是一份支撐他活下去的希望。
當他幾經(jīng)波折從死人堆里活下來回到家的時候。在那空無一人的昏暗夜色里,他看到了心心念念的,推著推車挨家挨戶送水的妻兒。
那一刻,所有在軍隊為了活著而受的苦,都變得值得了。
本以為人生到這里,也算是苦盡甘來,能夠見到“雞變鴨,鴨變鵝,鵝變羊,羊變牛”的美好生活。卻不想,命運再一次把魔爪伸向了福貴身邊的至親至愛。
在母親抱憾離世后,有慶也在一次意外中永遠的睡著了。而更加諷刺的是,造成這場意外的竟是福貴當年的朋友春生。至此,他只能把傷痛和著血水咽下了肚。
可舊傷未愈,又添新痛。生產(chǎn)時,女兒鳳霞也從他的世界里消失了。
兒女的離去讓妻子傷痛難捱,終是先他一步走了。獨留于身邊的女婿不久后也遭遇意外,甚至于尚不諳世事的外孫也因為在饑餓過后,吃豆子撐死了。
至此,所有的至親至愛都消失在了福貴的生活里,他曾經(jīng)所有為自己而找的活下去的意義都不復(fù)存在了。
本以為成了孤家寡人的他,會跟隨他們而去,但他沒有。
他終是熬到了“雞變鴨,鴨變羊,羊變牛”的那天,和那頭名為福貴的老牛相依為命,共度余生。
故事到這兒結(jié)束了。
乍一看,面對如此荒誕和殘酷的命運,福貴一直是逆來順受的。但其實,那是一種無聲的反抗。
只有經(jīng)歷過極端傷痛的人才明白:不是所有的反抗都是擲地有聲的。
面對生活的不如意和命運的無情碾壓,生活變得極度荒誕,努力地活下去,就是一種無聲卻有力的反抗。
命運越是要我們低頭,我們越是要抬頭挺胸的往前走。
它越是要讓我們失去所有生存下去的意義,我們越是要生存給它看。
記得電影《時時刻刻》里說:你要把人生看透徹,一定要真實地面對人生。
離開這個充滿傷痛的世界很容易,但這不過是逃避真實人生的一個手段罷了。
面對傷痛,我們只有直面它,才能弄清人生的本質(zhì),真正的熱愛生命,學(xué)會并且舍得放下。
離開的人已經(jīng)離開了,這是無法改變的事實。但自己的人生還要繼續(xù),不僅要活著,還要帶著他們的那一份兒,好好的活著。
這,才是對殘酷命運最好的反抗。當命運希望你隨風(fēng)而走的時候,你必須學(xué)會逆風(fēng)飛翔。
生存,看似最簡單,實則與登天之難比肩。
當所有堅守的意義都隨風(fēng)飄散,活著變得無比艱難時,活著才具有深刻的意義。
就像余華老師所說,人是為活著本身而活著的,而不是為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著。
其實,面對生命的無常,命運的反復(fù),為了活著而活著,才是最高級別的生存。
結(jié)語
《瓦銘》有言:大廈不傾,匪一瓦之積,黎庶之安,乃眾賢之力。
時代的發(fā)展影響著人,人對待生活的態(tài)度卻也與國家的前進發(fā)展息息相關(guān)。
民乃國之本。
時代的變遷導(dǎo)致了人民的悲劇,人民的態(tài)度卻決定著一個國家的興衰強弱。
人,面對苦痛,死很容易。
國,面對挫敗,放棄很容易。
但活著,注定是要經(jīng)受考驗的。鳳凰涅槃方能重生,人與國更是在磨難中成長的。
一個人的能力雖然有限,無法瞬間改變所處的時代,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民眾在苦難面前不放棄,拿出態(tài)度和勇氣,努力的生存,才會讓國家有蛻變和新生的可能。
國家在挫敗面前不后退,積累經(jīng)驗,總結(jié)教訓(xùn),才能逐漸強大,成為人民的后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