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毒癥”絕大多數人都聽說過,是需要通過血液透析或腎移植才能維持生命的一種疾病。尿毒癥是慢性腎病終末期表現(xiàn),雖比不上癌癥可怕,但卻要經受著癌癥一般的痛苦。
患有尿毒癥的人,吃太好或喝水多,都會加重腎臟負擔,導致病情加重;不吃不喝又饑餓難耐,營養(yǎng)不足導致身體逐漸消瘦。因此,“吃”成為尿毒癥患者的難事。怎樣吃?既能維持良好的營養(yǎng)狀態(tài),又不會加重腎臟負擔呢?今天,“郎中談健康”給大家分享一下,尿毒癥患者的日常飲食有哪些?
圖片來自網絡
慢性腎病的終末期——尿毒癥,常見病因有哪些
腎臟是人體非常重要的排泄器官,人體代謝廢物及毒素都是通過腎臟的“濾過”作用而排出體外。如果腎臟的“濾過”功能出現(xiàn)問題,導致人體的代謝廢物及毒素堆積而形成尿毒癥。常見原因包括慢性腎炎,高血壓腎病,糖尿病腎病,痛風性腎病,以及慢性腎盂腎炎等。
慢性腎臟病變,導致腎功能下降,肌酐、尿素氮等有害物質在人體血液中潴留,電解質紊亂,高鉀血癥、高鈉血癥等。若不及時處理,有危及生命的危險。血液透析治療是治療尿毒癥最常見的方式,如果經濟條件可,遇到合適的腎源,腎移植也算是一種不錯的選擇。
圖片來自網絡
不吃,肌酐也會升高
人體肌酐由內源性肌酐和外源性肌酐兩部分組成。正常情況之下,人體肌細胞衰老死亡之后會釋放出少量的肌酐,是構成人體內源性肌酐的主要成分。食物中蛋白質被人體吸收分解之后也會產生一定量的肌酐,構成人體外源性肌酐。因此,即便不吃,人體同樣會產生肌酐。
如果攝入過多蛋白質,重腎臟負擔,增加腎小球的濾過、灌注作用,導致腎小球硬化,加速腎臟功能的衰竭。因此低蛋白飲食對尿毒癥患者而言尤為重要。那么,怎樣吃才算低蛋白質飲食呢?
圖片來自網絡
低蛋白質飲食沒那么復雜,要保護僅存的腎功能,我們建議這樣吃
- 增加植物蛋白的攝入:植物蛋白為主的飲食對增加腎小球高濾過的作用低于肉類蛋白質,且植物蛋白含飽和脂肪酸少, 不含膽固醇,而含谷固醇,因而其還具有降脂、降壓的作用。比較常見的大豆蛋白,大豆是是黃豆、青豆、白豆、黑豆的通稱,素有“植物蛋白肉”的美稱, 其蛋白質含量不僅多而且質量高, 且大豆不含膽固醇而含谷固醇,谷固醇能抑制膽固醇在血管內膜的沉積, 而保持血管的彈性, 防止動脈粥 樣硬化。
- 多吃熱量高的食物:為了不影響身體正常的生理活動,多吃熱量高的食物,以滿足身體的需要。比如大米、小麥、藕粉等。
- 低鹽飲食:尿毒癥患者低鈉飲食,每天食鹽的攝入量控制在3克以下,如此出現(xiàn)嚴重水腫等情況,需要忌鹽,避免油膩和辛辣刺激性食物。
- 控制飲水量:一般來說,沒有出現(xiàn)水腫癥狀且每天的排尿量在1000毫升以上的尿毒癥患者,為了保持較多的排尿量,促進體內毒素的排出,每天可飲用1600毫升左右的水,但不宜在夜間過量的飲水。如果出現(xiàn)明顯水腫等情況,因嚴格控制飲水量。
- 減少鉀和磷的攝入:尿毒癥患者容易引起高鉀血癥和高磷血癥,造成電解質代謝紊亂,出現(xiàn)嚴重并發(fā)癥。因此,尿毒癥患者應減少鉀和磷的攝入量,富含鉀和磷的食物主要有香菇、海帶、紫菜、榨菜、土豆、莧菜、蛋黃、動物內臟、肉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