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耳根,西南地區(qū)常這樣叫它,學(xué)名叫魚腥草,有些地方又叫它狗心草、狗點耳。由于它的葉子有腥氣,取名為魚腥草。
圖片來自百度
魚腥草在中國有兩年多年的藥食兩用歷史,是我國常見的中草藥,目前也是被中國藥典收錄,作為藥用,一般在夏季莖葉茂盛、花穗較多的時候采挖全草,出去雜質(zhì)、曬干即可。在我國,不僅漢族,很多少數(shù)民族也掌握魚腥草的藥用價值,在國外的印度和泰國也常用藥食用。
圖片來自百度
作為食用,則一般選擇葉嫩的采摘,在西南地區(qū),很多人喜歡吃它的地下嫩根。最常見的做法是洗凈了涼拌。另外,魚腥草蒸雞、魚腥草炒雞蛋、魚腥草炒肉絲、魚腥草燒豬肺、魚腥草粥、臘味小炒魚腥草、魚腥草豬肺湯、魚腥草炒臘肉。在川渝地區(qū),現(xiàn)在吃火鍋,一般也會放些魚腥草的根段在蘸水調(diào)料中。
目前我們食用的魚腥草多為家種,但魚腥草野生的數(shù)量也非常多,大多被采挖出來賣給用藥企業(y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