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開始冷了,稍不注意就會感冒,咳出來痰。有經(jīng)驗的人會根據(jù)痰液的顏色來判斷問題的輕重,一句“白痰輕,黃痰重,吐了黑痰要了命”的俗語,幾乎婦孺皆知,也成為了人們通過痰液判斷身體狀況的基礎。至于有沒有道理,信的人越發(fā)相信,不信的人則嗤之以鼻。真實情況如何,這句俗語背后到底有沒有講究?今天就來和大家說道說道。
首先必須明確,這句話是有道理的,但也有前提。這個前提,就是肺有疾。以此為基礎,來看看“白痰輕,黃痰重,吐了黑痰要了命”背后的講究。
若是風寒傷了肺氣,有了感冒,往往會吐出白痰。一些人體質好,身體恢復能力強,不用任何調理,七天左右就能恢復。稍微差一點的,大不了就吃點藥,也就好了。由此來看,白痰說明肺受損并不嚴重,是輕的。
若是稍重一點,感冒就不會自我恢復了,往往需要專業(yè)的調理,白痰也會變成粘稠狀黃痰。黃痰的存在,意味著痰液裹挾了一些代謝廢物,或者說細菌、病毒之類的。多數(shù)人在此情況下,咳嗽還會變得嚴重,伴隨有胸前疼痛等表現(xiàn)。那么,黃痰也確實意味著肺在變得更糟糕。
若是黑痰,那確實是很大的問題了,比如古人說的“肺癆”,這種情況下,就會咳出黑痰。現(xiàn)在技術手段先進,這樣的人是能夠恢復的,而且和常人無異。在技術手段落后的年代就未必了,能從中活下來的人少之又少,而且會相互傳播,黑痰當然令人心生畏懼。那么,吐了黑痰要了命,也就不是空穴來風。
離開了肺部有疾的前提,“白痰輕,黃痰重,吐了黑痰要了命”這句俗語,就沒有多少借鑒意義了。人的痰液生成受到了多方面因素的影響,痰液的顏色也是如此,可能是身體有疾,也可能是其他的問題。
就白痰來說,有人嘴里的白痰,其實不是痰,而是鼻涕。由于嘴和鼻子聯(lián)通,一些有鼻炎的人,呼吸較為困難,清水鼻涕就會溜到嘴里,成為所謂的“痰液”。如果鼻涕是膿膿的,泛黃的,吐出來的也會是黃色的“痰液”。
就黃痰來看,一些病毒性感冒,也會產(chǎn)生黃痰,但黃痰是跟在白痰后面的。往往是在剛生病時吐出白痰,而快好了時,吐出黃痰。痰液顏色變黃,多是抗病毒時留下的細胞“尸體”,或者是藥的作用。
就黑痰而言,那就更復雜了,也許只是身體的一種排毒表現(xiàn)。比如有人經(jīng)常吸煙,肺里毒素多了,就會通過痰液將煙毒排出來,痰液就會變黑。一些在礦場等特殊場地工作的工人,由于會呼吸到重金屬物質,身體也會通過痰液排泄出來,不是什么大問題。平時要注意自我保護,比如戴口罩、多喝點養(yǎng)肺排毒的茶水等。
總之,這句俗語并非像有些人說的那么可怕,也不是一些人眼中的迷信。它能流傳至今有著合理性的依據(jù),也能揭示肺受損的程度,長期吸煙的人倒是應該記住這一點。而對正常人來說,沒有必要那么在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