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中國古代經(jīng)濟不發(fā)達,醫(yī)療條件較差,所以人們的壽命都比較短,六十就被“花甲”,而七十就已經(jīng)被叫做古來稀了,什么叫古稀之年?不就是說活到這個 年紀的人很少嗎!孔子活到了七十三,孟子能活到八十四,就已經(jīng)算很長壽了。因此,為了能夠活的更長壽,人們開始研究養(yǎng)生之道。春秋的時候,就出現(xiàn)了一個懂 得養(yǎng)生的壽星,活到了一百多歲,他就是坐懷不亂的柳下惠。
柳下惠養(yǎng)生講究一個“和”字,因此也被人們稱為“和圣”,這個稱號可是著名的亞圣孟子老爺子給封的,含金量很高,他說,柳下惠,圣之和者。
那么孟子為什么要稱柳下惠為“和圣”呢?這就要從柳下惠的人生經(jīng)歷來說起了。柳下惠的經(jīng)歷那叫豐富啊,先是做了魯國的士師,其實就是一個管理刑罰獄訟這 些小事的小官,但是就連這么個小官也做不安穩(wěn),因為受到了權貴的排擠,竟然被三次罷免,最后柳老爺子只好回家教書去了。柳老爺子為什么會受到排擠呢?就是 因為他做人太講究原則,太直啦,而此時正好遇到了昏庸的君主,因此他的那一套原則就只能碰壁了。
但是柳下惠才不會這么快被打倒呢?你 不讓我干,我就不干,因此面對人生遭遇,柳下惠采取了平和超然的心態(tài),“不管風吹浪打,勝似閑庭信步”。有人曾經(jīng)問他:“魯聘夫子三黜,無憂色,何也?” 他馬上回答說:“春風鼓,百草敷蔚,吾不知其茂;秋霜降,百草零落,吾不知其枯。枯茂非四時之悲欣,榮辱豈吾心之憂喜?”由此可以看出柳下惠真正做到了不 以物喜,不以己悲。柳下惠出生在公元前720年,知道公元前621年才去世,壽達101歲。看來他的養(yǎng)生秘笈大概與他平和的心境脫離不了關系。
來源:追學網(wǎng)